像個新人一般行事

你都曉得這故事。有一個年青人生活放浪不羈,把父親給他那些家產都耗盡了。於是,他在身體靈魂方面都變得破敗不堪。在在他最低潮的時候,他定意要回到父親身邊去。聖經說:「(他)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。相離還遠,他父親看見,就動了慈心,跑去抱著他的頸項,連連與他親嘴。」(路15:20)

請注意,沒有什麼能攔阻父親饒恕這年青人。這年青人什麼也不必做 – 甚至不必認罪 – 因為父親已經準備要與他和好。的確,一切都是出於父親的主動;他一旦看見兒子沿路回來,便跑過去擁抱他。真理就是,對於任何慈愛的父親,饒恕絕不是個問題。同樣,當天父看見一個心中痛悔的兒女,赦免也絕不是個問題。

所以在這比喻裡,饒恕簡直不是個問題。其實,主清楚說明,這浪子僅僅得蒙饒恕是不夠的。父親並沒有擁抱兒子,而只是要饒恕他,讓他我行我素。不,這父親不僅渴望兒子得復興。他更希望能夠與兒子在一起,彼此相交。

縱然浪子被饒恕,再次得寵,他還是沒有在父親家裡住下來。惟當兒子回到他身邊,這父親才會心滿意足。這正是這比喻的中心問題。

這裡的故事變得非常有趣。這兒子顯然並沒有因父親的饒恕而感到很自在。因此,當他要進到父親家裡的時候,他就躊躇不定。他實在對父親說:「你要是曉得我的所作所為,那一切污穢,不敬虔的事。我得罪了 神,辜負了你的愛和恩典。我就是不配得你的愛。你大有權利,可以與我斷絕關係。」

請注意,父親如何對兒子作出反應。責備的話,他一句也不說。有關浪子的行為、他的悖逆,他的愚昧、放浪不羈的生活、以及他靈裡的崩潰,他隻字不提。其實,父親甚至沒有承認兒子在外到處留連,不配不堪。這些他都一概不理!為什麼?

在父親眼中,從前的兒子已經死了。他已經把那兒子拋諸腦後。如今,在父親看來,這回家的兒子已經是一個新人。他絕不會舊事重提。父親實在說:「對我來說,從前的你已經死去。如今,像一個新人一般與我同行吧。你不必活在罪咎之下。罪的問題已經解決了。現在,你要坦然無懼地來到我面前,分享我的憐憫和恩典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