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需要的兒女 by Gary Wilkerson
主向我們開始祂的事工時, 往往看我們為有需要的兒女. 四福音書都如此記載: 衪使瞎子復明, 醫治了那血漏的婦人, 且餵飽了飢餓的群眾. 衪滿足了困苦人的需要. 這理由足以令人跟隨祂. 甚至有些法利賽人都因衪的神蹟而跟隨祂.
主滿足了我最深切的需要後, 我個人便誠心跟隨衪. 我在青少年時, 對神是否真實猶豫不決. 我知道自己是來自好幾代的牧師世家, 便不知道自己的信仰是否由於父母的灌輸. 我問自己: 「如果我生於中國, 我會信佛嗎? 」當我靈裡痛苦時, 主臨到了我, 且顯示了我需要知道的: 佛並不愛我, 穆罕默德和孔子也沒有, 但主卻愛我. 祂向我啟示了祂愛的真理, 便把我的一生轉過來了.
主的確會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祝福我們. 但是, 你也明白, 那只不過是衪在我們生命中的起點. 祂會領我們從蒙福的光景, 進入破碎的光景, 因為惟獨這樣, 我們才能確實成熟. 破碎的途徑會令我們開始養成祂給與人的性情.
讓我們面對事實, 我們的肉體痛恨捨命這念頭, 因為這要求我們被破碎. 請試想那些最暢銷的書籍的題目都暗示祝福. 現在, 請想像書架上的另一個題目: 給與的生命. 你會想: 「我希望給與人. 」, 便把書翻一翻. 你讀到保羅遭船難, 受鞭打, 被人丟石頭, 因為他得蒙呼召要給出去. 你又讀到別的使徒受逼迫, 因為主呼籲他們要給出去. 你讀下去, 很快便發現: 「這本書不會最暢銷的. 」
這是在主的時代裡被證實的. 衪開始傳揚困難的真理, 眾人便不再跟隨衪(參看約6). 人們離開後, 「耶穌就對十二個門徒說: 「你們也要去麼? 」西門彼得回答説: 「主啊, 你有永生之道, 我們還歸從誰呢? 我們已經信了, 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. 」」(約6:67-69)
主同樣向我們發問. 我們必須相信祂既良善, 又信實. 你要明白, 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道路. 我們若這様做, 就要得益處, 而不是給與了. 因此, 主要規劃道路. 我們可以肯定祂所領我們去的困難方向, 都是出於愛心的.
主滿足了我最深切的需要後, 我個人便誠心跟隨衪. 我在青少年時, 對神是否真實猶豫不決. 我知道自己是來自好幾代的牧師世家, 便不知道自己的信仰是否由於父母的灌輸. 我問自己: 「如果我生於中國, 我會信佛嗎? 」當我靈裡痛苦時, 主臨到了我, 且顯示了我需要知道的: 佛並不愛我, 穆罕默德和孔子也沒有, 但主卻愛我. 祂向我啟示了祂愛的真理, 便把我的一生轉過來了.
主的確會在我們有需要的時候祝福我們. 但是, 你也明白, 那只不過是衪在我們生命中的起點. 祂會領我們從蒙福的光景, 進入破碎的光景, 因為惟獨這樣, 我們才能確實成熟. 破碎的途徑會令我們開始養成祂給與人的性情.
讓我們面對事實, 我們的肉體痛恨捨命這念頭, 因為這要求我們被破碎. 請試想那些最暢銷的書籍的題目都暗示祝福. 現在, 請想像書架上的另一個題目: 給與的生命. 你會想: 「我希望給與人. 」, 便把書翻一翻. 你讀到保羅遭船難, 受鞭打, 被人丟石頭, 因為他得蒙呼召要給出去. 你又讀到別的使徒受逼迫, 因為主呼籲他們要給出去. 你讀下去, 很快便發現: 「這本書不會最暢銷的. 」
這是在主的時代裡被證實的. 衪開始傳揚困難的真理, 眾人便不再跟隨衪(參看約6). 人們離開後, 「耶穌就對十二個門徒說: 「你們也要去麼? 」西門彼得回答説: 「主啊, 你有永生之道, 我們還歸從誰呢? 我們已經信了, 又知道你是神的聖者. 」」(約6:67-69)
主同樣向我們發問. 我們必須相信祂既良善, 又信實. 你要明白, 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道路. 我們若這様做, 就要得益處, 而不是給與了. 因此, 主要規劃道路. 我們可以肯定祂所領我們去的困難方向, 都是出於愛心的.